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和深化“三我”主题活动,增强企业党员党性锤炼,凝聚“三统一”改革发展共识,强化公司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意识。7月22日,公司党委、机关党支部组织到黎平会议会址开展了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公司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机关党支部所属党员、党员发展对象及积极份子、后备干部参加本次活动。活动主要内容为:参观学习黎平会议会址、重温入党誓词、观看党员教育片及警示教育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党员代表分享学习体会。最后,党委副书记龙锦祥代表公司党委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要求公司党员要以本次学习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业务本领,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围绕市场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为公司持续深化“三统一”做出新贡献。
1934年12月15日,红一军团击败驻守黎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占领黎平县城。中共中央政治局随后于18日在黎平县城翘街上一个名为“胡顺荣”的商铺里举行了一次会议,史称“黎平会议”。这是长征路上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参加者有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博古、王稼祥等。
会议继续对红军的行动方针问题进行讨论,以从组织上解决当时最为紧迫、争议最大、关系全局的进军方向问题。议题还是红军“北上”与“西进”进军路线之争。会上,博古置“围剿”的国民党军队是中央红军的五六倍且在北上湘西的路上张网已待这一客观事实于不顾,仍然坚持原定计划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则基于敌我形势客观事实主张继续西进贵州,向黔北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会议从白天开到深夜,争论十分激烈。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了与会大多数人的赞成。此外,在会上毛泽东等力主重新起用刘伯承当总参谋长,得到大会同意。此后,在长征途中,刘伯承作为毛泽东在军事上的得力助手,发挥了其军事方面的才能。
黎平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的正确主张得到肯定,这也是毛泽东对“左”倾教条主义斗争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会后,因病没有参会的李德看到了会议决定的译文后大发雷霆,并质问周恩来详细情况。周恩来的警卫员范金标回忆说:两人用英语对话,“吵得很厉害。总理批评了李德。总理把桌子一拍,搁在桌子上的马灯都跳起来,熄灭了,我们又马上把灯点上。”此后,周恩来与李德的关系“逐渐疏远”。
黎平会议促使了“三人团”的进一步分化,“开启了中央红军摆脱严重危机、实现历史性转折的通道”,让中央红军避免了与湘西十几万追兵短兵相接,遥遥地把追兵甩在身后,使中央红军从极端危险的境地走了出来。黎平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危险关头实事求是地解决严重危机的成功典范之一,为召开遵义会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央红军在黎平期间,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和支持,部队得到暂时休息并进行了整编。